打破壁垒,加速行动:女性技术人才如何引领科技创新

作为全球专业信息分析与决策工具提供商,励讯集团不仅在技术创新方面走在行业前列,更通过营造包容的环境来加快行动,让女性得到支持、赋权和成长。

励讯集团通过多种举措,如“女性技术人才”计划、导师计划和黑客马拉松,积极推动技术创新。这些努力不仅帮助女性在技术领域取得突破,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广泛的视角和更创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国际妇女节,我们采访了四位在励讯集团旗下不同业务板块从事技术工作的女性管理者,探讨女性在技术领域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如何通过科技创新和公司举措打破壁垒。一起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本期嘉宾

(以上按中文姓氏拼音排序)

访谈原文

1. 2025年国际妇女节的主题是“加速行动”,您认为在当前的社会和职场环境中,哪些领域的不平等进展最为缓慢?我们应该如何加速这些领域的变革?

沈 洁:从技术行业观察来看,不平等进展较慢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首先是核心技术决策权分配,人工智能、半导体等前沿技术岗位,技术高管岗位女性占比不足,女性在技术战略制定中的代表性不足;其次是技术研发的性别占比,例如:某调研中显示,主流语音助手对女性声音的识别错误率比男性高20%,这与训练数据中性别比例失衡(男性数据占比75%)直接相关。

可以通过结构性改革和技术评估审查加速变革。企业可建立“技术岗位性别指数”,将女性在核心研发团队的占比进行统计并加以评估;在算法开发流程中增加“性别影响评估”,例如医疗AI项目需提交数据集的性别分布报告,确保技术成果惠及所有人。

 

奚雪蕾:在技术与管理领域的不平等进展较为缓慢,这主要源于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认为男性更适合逻辑性、决策力强的岗位。这种偏见不仅限制了女性的职业机会,也忽视了女性感性与理性并存的独特价值。加速变革需从多方面入手:一是打破刻板印象,通过教育和宣传提升社会对女性潜力的认知;二是企业应建立公平的招聘与晋升机制,为女性提供更多机会;三是提供家庭与职业平衡的支持政策,如灵活工作安排,让女性能更好地兼顾家庭与事业。此外,增加女性高管比例,发挥榜样效应,也能有效推动平等进程。

 

苑 菀:在当前社会和职场环境中,技术、企业管理层等领域仍面临不平等的问题。除了加强平等意识的宣传和引导外,也应寻求通过出台相应政策的方式加速落实,打破结构性的不平等问题,如:企业管理层/员工的性别比例,以及高校在技术领域相关的专业中的性别比例建议达到具体的标准。

 

周妙珊:高价值技术领域存在明显性别失衡,尤其在算法设计、深度学习等技术研发岗位,女性占比低,职业初期差距更大。要改变现状,需个体能力建设与企业制度创新的双轨模式:一方面,鼓励女性积极学习人工智能等高价值技术,积累技术资本,建立影响力网络并规划职业路径;另一方面,企业加强建立女性技术人才储备池与构建清晰的发展路径,配置资源,改革行业人才结构生态。

2. 您认为女性在技术领域的代表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来打破这些障碍?

沈 洁:UNESCO 数据显示,全球仅35%的理工科专业学生为女性,且教材中女性技术榜样覆盖率不足10%。在日常普通交流中,女孩常被暗示“技术需要高强度竞争,更适合男性”;在职场上,相同简历中男性获得技术岗面试邀请的概率比女性高28%,而女性晋升技术管理岗所需的绩效证明比男性更多。这都说明了在技术领域的教育阶段和职场筛选机制方面,女性代表性仍有待提高。

可以通过教育端干预及企业流程优化来打破这些障碍,如,与 K12 学校合作开发“可感知的榜样”,比如用 AR 技术让 K12 学生“对话”虚拟女性科学家(如屠呦呦、李飞飞),打破职业性别想象边界;采用“双盲技术测评”(隐藏性别与学历,仅评估业务与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女性工程师录取率。

 

奚雪蕾:女性在技术领域代表性不足,主要源于社会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这些偏见从教育阶段就开始限制女性的职业选择,并忽视女性在洞察力、创造力和韧性方面的独特优势。此外,技术行业的高强度和高压节奏,使女性在平衡家庭与职业时面临更大挑战。

要打破这些障碍,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一方面,从教育阶段鼓励女性进入技术领域,并提供实习机会。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女性友好的招聘和晋升通道,确保女性在技术岗位上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并提供灵活工作安排和家庭支持政策,打造更具关怀与可持续性的工作环境。同时,通过导师计划和女性领导力培训,为女性提供职业发展支持,充分认可女性特质和能力。

 

苑 菀:女性在技术领域的代表性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由来已久的社会认知中对于女性是否有必要受教育、以及是否有必要受高等教育存在争议。突破教育方面的障碍,应让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成为自主选择的选项。

另一方面是女性常常被认为需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而非花费较多精力追求工作领域的进步和精进,但技术领域的工作往往要求投入更多的体力、时间和精力。建议社会共同解决家庭责任中对女性依赖较多的育儿环节,以及推动企业提升在技术领域相关工作的女性占比。

 

周妙珊:女性在技术领域代表性不足,主要源于社会刻板印象和性别偏见,这些偏见从教育阶段就开始限制女性的职业选择,并忽视女性在洞察力、创造力和韧性方面的独特优势。此外,技术行业的高强度和高压节奏,使女性在平衡家庭与职业时面临更大挑战。

鼓励我们女性主动积累技术资本与实现自我认知革新,倡导企业将性别平等从人才战略升级为创新动能,双向突破这些障碍。

3. 您是否感受到包容性对团队创新和业务成果的积极影响?能否分享一些具体的例子?

沈 洁:关于这一点,我有切身体会。在参与爱思唯尔 2024 TIO 黑客马拉松期间,中国 TIO 技术团队提交的两个项目充分印证了这一点。作为团队中唯一的女性成员,我不仅为首个项目贡献了核心代码,更重要的是,在团队鼓励下独立发起了第二个项目。这一过程中,我的直线经理提供了很多指导,让我结合业务需求优化了主体架构。这种支持机制带来了双重价值,在合作中,我的工程实现能力得到团队鼓励与认可;在独立主导项目时,差异化视角则创造了新的可能性。这种组合式创新模式,正是我们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奚雪蕾:包容性对团队创新和业务成果的积极影响是显著且多维度的。首先,女性的感性与理性并存,能够带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例如,在数据分析中,女性的敏锐度能发现被忽视的细节,为决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据。在产品设计中,女性的细腻洞察力能捕捉用户需求的细微之处,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和市场竞争力。其次,女性的同理心和细腻沟通能力有助于建立深度关系,增强团队协作。在管理层面,女性高管的增加还能更多倾听和理解女性群体的需求,发挥榜样效应,推动团队的共同进步。

 

苑 菀:团队中的包容性十分重要,例如男性通常更愿意冒险、更果断,而女性通常更务实、更耐心,不同的性格和处事方式的相互融合更容易让团队稳固、乃至获得成功。我所在的律商风险分析团队,性别比例均衡。女性员工在与客户沟通时通常能快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沟通氛围,并能准确了解客户的核心需求;男性员工在工作中对建模相关的技术细节更容易产生浓厚兴趣并会快速开展相关研究,推动了团队技术创新。大家相互取长补短,团队内的每个人都能得到更全面且立体的成长。

 

周妙珊:确实如此,励展的 Innovation Lab 是一个创新团队,成员来自不同行业背景,具备多样化的核心技能。我们擅长主导和落地创新项目,使用前沿科技探索与重构决策框架。团队整合了项目管理、客户洞察、技术方案、创意设计、市场营销与品牌推广、商业数据分析和智能产品打造等多领域技能人才。我们不断打破思维盲区,从创新技术、客户洞察和市场需求等多维度实现突破,致力为客户持续创造卓越价值体验。

4. 您是否参与过或受益于一些女性成长相关的项目或倡议?这些经历对您的职业发展有何影响?

沈 洁:我有幸参与了励讯集团2023年的“Women in Technology Mentoring Programme”(WiT),这段经历对我而言是双向成长的过程。作为导师,我与来自印度的学员 Neetu 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定期交流。与其说是指导,不如说是共同探索:我们既讨论如何通过工具优化她的技术工作流,也坦诚分享在育儿责任与技术理想间寻找平衡的实践心得。

Neetu 对机器学习前沿的持续钻研让我深受触动,她在承担主要家庭责任的同时,仍保持着每周学习的习惯。而当我与她分享 AIGC 经验时,她提出的新视角,也为我提供了重要启发。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WiT项目真正的价值在于创造互学互鉴的场域。在这里,不同文化背景的科技女性,通过真诚对话实现认知的共同进化。我很荣幸能成为这个良性循环中的一环。

 

奚雪蕾:我在律商联讯的领导是女性高管,她对我的工作给予深刻的理解、支持和指导,帮助我从技术专家顺利转型为技术管理者。她的同理心和包容性让我感受到温暖的力量,激发了我专注的热情。我感恩这样的经历,并期望将这份支持传递给我的团队,用成长的眼光看待每个成员。

 

苑 菀:得益于社会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公司对女性成长支持的持续推动,一直以来让我可以在比较舒适、放松的状态下,专心于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方位成长和探索,这也更坚定了我在技术领域持续投入的信心。工作中的相互包容,让团队氛围更加轻松愉快,能够体验到和团队同事共同成长的快乐。

 

周妙珊:我非常积极参与女性成长相关的项目和倡议,比如上海的“Women Rise”主题活动、科技平台的“女性黑客马拉松”,以及励讯集团每年举办的各种活动。这些经历提升了我的身份认同感,并鼓励我在职业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勇敢地追求自我成长和突破,积极学习科技创新,并在面对挑战时保持自信和坚韧。

5. 对于那些对技术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女性,您有什么建议?如何帮助她们在职业生涯中克服性别偏见和挑战?

女性的独特视角是团队和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愿每位女性都能倚靠这份力量,坚定地走下去!

communications.china@relx.com

关注励讯公众号

励讯集团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西一办公楼7层
+86 10 85208800
www.relx.cn

爱思唯尔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西一办公楼7层
+86 10 85208800
https://www.elsevier.com/zh-cn

励展博览集团

上海市静安区裕通路100号宝矿洲际商务中心42层
+86 21 22317000
www.rxglobal.com.cn

律商联讯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西一办公楼7层
+86 10 85208800
www.lexisnexis.com.cn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风险合规)

上海市天山西路567号5楼A单元
+86 21 61333000
https://risk.lexisnexis.com/global/zh/

律商联讯风险信息(保险)

北京市朝阳区新源南路3号平安国际金融大厦A座15层
+86 10 82700018
www.lexisnexisrisk.cn

Cirium(睿思誉)

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号东方广场西一办公楼7层
+86 10 85208800
www.cirium.com

ICIS(安迅思)

上海市长宁区金钟路999号C座4楼
+86 (0)400 7200 222
https://www.icis.com/explore/cn/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507号

© 2024 RELX Group plc